忆高中生活

祝福大家“轻装策马青云路,人生从此驭长风。希君生羽翼,一化北溟鱼。”

我怕我没有机会/跟你说一声再见/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
明天我要离开/熟悉的地方和你/要分离/我眼泪就掉下去
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/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/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

英语高考开始前15分钟,坐在考场里,我从收音机里听到播音员送给考生们的祝福以及这首稍带伤感的《再见》。直到那时候,我才注意到:我的高中生活应该是真的结束了。

是时候好好回忆一下高中三年那漫长但又简短的岁月。

高一上学期至高二上学期

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母校——上海理工大学附属杨浦少云中学。经过我三年的观察,老师的水准完全超过了区重点高中的水平,非常得优秀;但是学生就稍微差强人意了,有些甚至会抽烟、逃课。总之,如果你是少云的学生,想摆烂读大专是可以的;想认真学习考好的大学也是可以的。

高一上学期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回忆,除了我的数学老师。这位数学老师教学方法新颖:使用思维导图授课,帮我们整理清楚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。同时,他也是一位严厉的老师,要求我们上课必须认真听讲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、放学后把考试考得稀烂的同学留下来。此外,他也是我们的年级组长。可以说我们对他是又爱又恨了。

高一的时候,我还注意到自己似乎对高中的学业很在行,不需要过多地努力就可以超过80%的同学。

之后我更是超越了95%以上的同学,一直位于年级前五。

在看这一节之前,你也许会疑惑:为什么本节包含了从高一上学期到高二上学期的三个学期的内容呢?这都是上海市政府不科学防疫措施的锅,害我几乎两个学期都在家里上学。既然都在家里上学,同学们的相互接触就少了,当然就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了。

这当中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,很多事情都忘记了。另外,这篇博客应该是《忆我的高中生活》,即使别人过着多么玫瑰色的高中生活也与我无关。

高二下学期

终于,后疫情时代到来了,我也回到了学校重新享受那已经过半了的高中生活。

本学期有高中第一次的春游,去的是一个沿海的小镇,实在是没什么意思。不过春游之后地理老师拿出几张在小镇拍的照片,与我们讨论其中的地理元素,这或许是这次春游令我记忆深刻的唯一一件事情了。

暑假之前是合格考(外省也称作“学考”)。在合格考的前一周全都是物化生、政史地的课,不过只上半天。下午我可以回家休息,但有些同学还得在学校里继续学习。这几天非常轻松,和同学们在五角场浪费了大把的时间。

虽然大家都会在合格考前祈求合格,但是合格考依然是非常简单(不过也有一些启用了备用卷的猜测),半小时就可以完卷。最后的成绩依然也全是“合格”。

高三

大家都希望在学校的最后一年能够平稳度过。很遗憾,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愿望是不成立的。那么,接下来就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高三学年了。

上一届的学生巧妙地错过了所有军训的机会,但是我们这一届学生非常不幸,一整个区的几千名学生被迫到东方绿洲参加军训,而且还是在十一长假的前一周。如果说军训有什么不错的地方,那就是由于我们学校的人数少,每个宿舍都有独立卫浴,不需要去大澡堂子。

十一长假后不久,我们便喜提了每周六天的工作日,即每周六还要再多上半天课。不过据我们所知,大多数学校并没有这样做,甚至包括比少云还差的学校。真是不知道校长哪根筋搭错了。

接下来告诉大家一个十分遗憾的消息——从高一一直教我们到高三的、一直令我们爱戴的数学老师被迫辞职了。这绝对是我们少云的一大损失!在他发出最后一条“感谢同学们两年以来的配合,以后每一个人全部给我努力地学习,拼好最后一年,不准松懈!”的信息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。起初我们认为是老师的健康问题。但是真相却是学生家长在胡闹,并且学生本人(在国外)毫不知情。这种只想着自己的一己私利,而置这么多学生于不顾的人应该遭他人唾弃。

就这样,我们的高三生活瞬间变了味。

由于学校数学老师紧缺,高三4个班级的数学课全部由一位老师负责,每次给两个班级60余人上课。还因为我们没有能够容纳这么多人的教室,每次上数学课的时候还得去学校的大会议室。

老师肯定是不可能看好这么多学生的。有些同学就偷偷带上手机在数学课上打游戏,甚至还有人想把电脑拿出来玩玩。

那位严厉的老师不见了,再加上高三的老师管得不是很紧。有些学生就会迟到一整个早上,然后在中午的食堂见到他;有的学生会趁别的年级早放学偷偷溜走。总之,高三的纪律是不怎么好了。

在元旦之后没几天便是春考。各位上海人应该清楚:春考之后本地的本科院校是会招生的,不过总共只有1000多个名额,而且还要参加学校的校测,竞争比6月份的高考更激烈。

在春考之前竟然有外校的人想要让我帮她代考数学,我当然是义正言辞地回绝了。我不禁吐槽:作弊也得找专业的人啊!我们性别都不同诶,这种事情太容易被发现了。不过结果可喜可贺:我赚到了15元的封口费。不曾想那人又找我的同学商量,同学自然是没有同意。

春考不难,我轻松地打败了全市50%的考生。不过填志愿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,只获得了一个民办院校的校测资格。奈何家长不支持,我没去成,只能在高三的第二学期冲刺秋考了。

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压力不大,大家在下课和午休的时候也是有说有笑的。体育课同学们也都不到操场上去玩了,都在教室里面看大型家庭伦理剧《回家的诱惑》。可以说体育课是我们仅剩的娱乐了。

第二学期有专科自主招生,很多人进了大专之后就可以不到校了。同时,也有一些人选择在家学习备战高考,不来学校了。班级里就剩不到20人了。

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开始是持续两天的等级考。各位上海人应该清楚:上海的秋季高考分成5月份考选课的等级考和6月份和全国一起考的语数外。

等级考考完的后一天是高中的最后一次春游。由于少云没有搞到好地方,只能去那种幼儿园小宝宝们会去的地方,这里就不叙述了。

之后的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尽是语数外的课,而且一门课每天最少上两节,最多有四节,上得我都要吐了。还好高考前有一周没课,否则我是撑不住的。

最后的故事就是在开头看到的了。我在高考中艰难地打败了65%左右的考生,被上海电力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给录取了。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秀的大学,但这绝对是我这个水平能考取的最好的学校了。

就这样,我的高中生活结束了。